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辽高考进行时:考"光盘"怕孩答不出家长急
阅读: 23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6/9 14:28:48
分享到:
    一段有关“光盘行动”的材料,如何能在不破坏文章原意的情况下,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主旨,并缩减至50字以内?
  考生们普遍介绍,昨日的辽宁高考语文试卷中,“光盘行动”不仅被列入了考题,而且还着实让一些考生有些挠头。
  得知“光盘行动”入选考题后,已经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孩子每天早起晚归,几乎没有看报纸、看电视的时间,就怕孩子不知道啥叫光盘行动……”
  昨日,就“光盘行动”入考题一事,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分别采访沈阳市文明办、餐饮业从业者、至外国留学生。
  “光盘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就餐时不剩饭、不剩菜,即便吃不了的食物也要打包带走。
  那么,为何辽宁高考题中引入了这样一道题目?对此,沈阳市文明办活动指导处副处长张黎明进行了深层次解读。在张黎明看来,光盘行动实际上与沈阳倡导的文明餐桌行动有着互通之处,其深层次理念是引导人们、特别是考生这样的年轻人养成节俭的生活方式。“古人说,俭以养德;用现代的观点看,文明餐桌行动本身就是对资源的珍视。”张黎明认为,这种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们的一种期待。
  昨日,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还采访了多位考生家长。沈阳市38中学考点外,考生家长刘铭的话语代表了一些家长的担忧。“孩子高考前每天早6点40出门,晚上9点40才能到家,根本没有看报纸,看电视的时间,我有点担心孩子不了解光盘行动的实质内涵。”
  考生家长王方则认为,高考生也不能与社会脱轨,“一个优秀的年轻人,不能只关心书本,必须要多了解社会。”但是王方同样对自己的孩子能否答好这一题,表示了担忧。
  辽沈晚报、北国网 首席记者 杨军
  “光盘行动”大家谈
  “光盘行动”进高考体现时代热点
  家长靳淑媛:今年一直在提“光盘行动”,我觉得这值得提倡,进入高考也比较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热点。因为我一直比较节俭,一般去饭店用餐时,吃不了的饭菜都会打包……单位聚餐时,大家都吃不动了,老板会主动把还剩下的食物分给每个人,也没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
  孩子能明白道理,但是在同学面前还是碍于面子,有时候不打包,我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长大后,经过磨砺,知道生活不易,他自然就会节俭了。
  留学生:光盘是一种基本的美德
  “光盘行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出现在此次高考语文试题中,留学生们咋看?
  崔贤珠朝鲜 大三
  小时候,妈妈让我们吃东西一定要吃干净,不能浪费。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被别人看不起,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美德。
  娜斯佳俄罗斯 大四
  我认为“光盘行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浪费问题。
  人们对食物的浪费,没有养成打包的习惯,特别是有钱人,很多不打包。
  在俄罗斯,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富人,吃完后有剩下的东西,都要打包,不浪费事物已经是一个基本的习惯。但是我相信,现在中国社会已经关注浪费这个问题了,一些以前浪费食物的中国人会逐渐改掉这个毛病的。
  阿瑞发印尼 大四
  我有时候在中国的餐馆吃饭,确实看到一些人点了很多菜,但却没有吃完,就离开了,觉得特别可惜。
  在我的国家里,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不能浪费,所以,在中国餐馆看到大批食物被扔掉,真的觉得很震惊。社会上是需要 “光盘行动”的。
  武世中越南 大四
  我认为浪费多是有钱人造成的。有钱人不应该浪费,你节约下来的钱和食品,可以给那些需要的人,可以帮助到别人。
  崔在勋韩国 大三
  “光盘行动”就是在解决浪费问题,“虽然现在的中国发展快速,可是节约是很需要的,不止是食物,还有一些场所,对电、水资源的浪费,也让人惊讶。 ”
  辽沈晚报、北国网 首席记者 杨军 兰晓玉 记者 高舒园 朱柏玲
  昨日是高考第一天,考生在考试结束,走出考场时打出代表“胜利”的手势。 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 姜旭 摄
来源: 网络 编辑: meire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