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微博]加分最大规模“瘦身” 加分项目锐减60多个 奥赛体育荣誉加分“缩水”最明显
文/本报记者肖欢欢实习生蔡金霖
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堪称有史以来动作最大的一次。随着奥赛不再作为保送和加分条件,体育加分大幅削减至8个项目,以及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不再加分或降低加分,以往高考加分中的“大户”开始大幅“瘦身”。
受此影响,广东省今年能享受加分的考生还不到往年的10%。专家表示,今年能享受高考加分或优惠的“照顾生”人数将比往年锐减六成,各地各类高考加分项目减少60多项。长期以来,高考加分多数被“富二代”、“官二代”占用,成为他们的特权。
专家表示,取消所有的高考加分是大势所趋,应废除高考加分政策。
“加分”瘦身:削减力度最大的一年
今年的高考加分“瘦身”,4年前便已开始酝酿。201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新政,今年的高考加分较往年大幅“瘦身”。首先是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 高考加分项目,全国奥赛、科技竞赛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将被取消;取得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的加分资格也被取消。其次,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由不限制缩减到10项封顶,其中8个全国统一规定认定项,2个各省(市)自选项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总体上来看,随着今年全国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大幅瘦身,今年能享受到高考加分优惠的人数,预计比往年减少60%,他表示,这是高考改革史上对高考加分削减力度最大的一年。
品德加分:近半省份力挺
专家点评:主观成分很大难量化
但北京、四川、海南等13个省市提出了思想品德突出者以及见义勇为考生可以享受加分,占近50%。这是今年的一大亮点,但争议很大。其中,北 京、四川、湖南可加20分投档。海南省规定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应届考生,报考省内外学校可增加10分投档。山东省甚至在自选项目里仅保留了 “见义勇为”这一项加分。但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两个加分项目争议很大。主要集中在见义勇为中如何界定“义”,品德好如何量化。
部分教育工作者就直言,人的思想品德好坏,主观成分很大,很难量化,就容易成为新的“拼爹”项目。而见义勇为加分同样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指出,此举很容易在学生中引发不好的导向,一是为了见义勇为而见义勇为,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二是容易造假。比如,两家人串通,制造一起见义勇为。
奥赛加分:1/3省份取消“特权”
专家点评:奥赛将退出高考加分
截至昨天,除云南省外,30个省份已陆续公布高考加分政策。奥赛取消保送资格后,各省仍可保留部分奥赛考生的加分资格,但加分幅度一般不超过 20分。一些省(市)在取消全国奥赛、科技类竞赛保送资格的同时,下调加分分值。如黑龙江和湖南都将这些竞赛的20分加分降为10分。广西则将奥赛加分和 保送资格改为优先录取资格。北京市规定,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保送和高考加分,而是优先录取。目前,全国仅有6个省奥赛保持最高荣誉,即加20 分,仅占20%。
而吉林、河北在内的5省份最“小气”,仅对这类考生予以5分奖励。四川省今年对奥赛加分也格外严格:一等奖可获得10分加分,而三等奖则只有5分。此外,有9个省份对奥赛得主更“不待见”,今年起奥赛获奖不但不保送,并且不加分,占1/3,如辽宁、宁夏等省区。
熊丙奇表示,奥赛这两年明显“退烧”,估计在3年内,奥赛得奖将不再加分,彻底退出加分舞台,这是大势所趋。
体育加分:七成省份“缩水”一半
专家点评:体育加分是腐败“重灾区”
高考加分另一类“瘦身”的项目是体育加分。
通过对已经公布高考加分政策的30个省份进行分析发现,有27个省份对高考加分的体育项目数量进行了大幅削减,占到90%。并且,有20个省对此前的体育加分项目由20个以上缩减到8~10个,也就是说,近七成省份将体育加分项目缩减了一半以上。
除了加分项目“缩水”,加分分值也在“缩水”。有10个省(市)将体育特长生加分分值下调,占到33%。如黑龙江省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以及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的考生加分分值由20分降为10分,四川、山东和河南等省也有类似规定。
北京大学[微博]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就为体育加分“缩水”叫好。他说,体育加分是高招腐败的“重灾区”,造假普遍。
体育加分的另一大弊端是加分项目混乱。“以前国家没规定,有的省连跆拳道、太极拳这些很少人参加的项目都加进来了。”孙东东说。
荣誉加分:七成省份降低加分
专家点评:这类加分“水分”最大
对于先进对象、艺术特长生、品德和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今年也大幅缩减。其中,河北、贵州、湖南和广东等4省取消了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资格,广西 和四川取消了省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资格。一些省市则降低了加分分值,如河南、四川将省级优秀学生加20分减为10分,北京市将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由20分减 为10分。据统计,在已公布高考加分政策的30个省份中,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降低的有20个,占近70%。
但也有省市依然保留此类加分项目。以上海为例,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可加20分,区县级可加10分。
熊丙奇说,相比竞赛加分靠的还是真本事,这类荣誉加分“水分”最大。这些荣誉加分普通学生是轮不上的,基本上都被有权有势的“关系户”通过暗箱操作获得。
艺术特长考生加分政策遭大多数省(区、市)摒弃。在已公布加分政策的省(市)中,仅上海市和湖南省保留。
专家:应彻底废除高考加分
尽管今年实施史上最大力度的高考加分“瘦身”,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各省在高考加分上仍有“自留地”,即“地方特色”的加分项目。
比如,近年来湖南省体育特长生加分人数年年增长。2010年全省808人,2011年1056人,2012年1456人,2013年达2478人,其中仅健美操特长生就近800人。
而各地的地方性加分政策也是五花八门。如上海市规定,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优秀团员可增加5分。
部分加分项目,各省执行起来也大不相同。比如,江西省取消了留学[微博]人才的随迁子女可获得20分加分的照顾政策。但河南省依然规定,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可加20分。
熊丙奇表示,当前的高考加分的确形成了另一种特权。除了各类各级竞赛,一些荣誉性加分、艺术特长加分等,基本上都被“有关系”的人垄断。
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却有近200种加分政策,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十多个部门。
而加分权的背后则是部门利益的争夺。比如有些比赛,“分区赛”“拉力赛”“通信赛”虽冠有“全国”字样,但有关机构将其拆解成区域性比赛,使加分项目变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
知名教育工作者,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微博]昨天表示,应彻底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当前的高考加分政策变了味,引导学生走向高考功利化,引发教育腐败,助推应试教育。
简史
高考加分
简史
1950
需根正苗红
条件
1.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
2.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
3.少数民族学生
4.华侨学生
工农子女在大学在校生中的比例:
1958年 55.3%
1964年 70.1%
1978
为了四化
高考加分照顾对象取消了工农等家庭成分或者身份限制
当时重点搞四化建设,需要学习好的人才
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体育艺术特长生开始成加分项目
1987
加分项目和分值
条件一
1.各类省级优秀学生
2.科技大赛和奥赛获奖者
为了让学生获得加分和保送资格,一些作为高校教师的父母,利用职务便利,将孩子“列为”课题组成员,另有一些中学将科技成果“安在”学生头上,甚至买来成果给学生
条件二
二级运动员,最多可加20分
有的省连跆拳道、太极拳也囊括进来
条件三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2006
不要三好学生
部分省份取消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政策,因为评选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有的家长[微博]为了给子女弄三好学生桂冠,不惜行贿。
2010
再见,奥数
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对“奥数”和“体育”两类项目进行调整。奥赛获奖者的保送和加分资格均被取消,体育加分限定在八个体育项目。
2014
思想品德、见义勇为
横空出世
体育加分呈现“节制”状态;奥赛与高考加分基本脱钩;艺术特长生被大多数省份抛弃。
有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开始提到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