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江苏“小高考”结束 “上海世博”进历史试卷
阅读: 54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3/22 11:17:38
分享到:

终于考完了,学生们笑逐颜开地走出考场。范晓林摄

昨天中午12点,随着2010年小高考(论坛)最后一门化学学科考试结束铃声的打响,我省53.2万名考生参加的小高考战役宣告结束。历史和化学两门学业水平测试试卷难度如何?哪些题会成为拦路虎?记者特别约请金陵中学两位名师加以点评。

[历史]紧扣时政,上海世博入

考生反映历史试卷虽然用了很多新材料,但是知识点还是那些,没有偏难怪的题目。十三中的陶同学告诉记者,这次历史考的大都是书本知识,比如将西方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与中国的孔孟思想的联系等等。

这些考题中有一些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需要一定的思考,但是也不难。整体不太难,过关容易,但得A还有点悬。十三中的陈同学补充说道。试题与时政的联系比较紧密,比如考到有关于国民党拜谒中山陵的内容。不过这次考试难度与以往差不多。

名师点评材料情景加重冲A难(金陵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张铭)

试卷分析:2010年江苏省历史水平测试试卷,从试题样式方面看,新史料新情景的试题占据着突出的位置,成了客观题和主观试题主打样式,也可以说是这份试卷最基本的特点。

从试卷测试内容看,考点覆盖面较大,考点分布较为合理,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分配比例,无超考试说明的偏难题目。

试卷中引用了图表、图片、表格、邮票等史料和情景,形式活泼。试卷涉及考点内容,都是一般学校组织复习的常规主题内容,如近代化问题、大国关系问题、制度创新问题、科技文化问题、民族关系和国家的分裂统一问题、国共关系问题、列强侵华问题。

主观题考查的是三大模块中的重要主题,但切入点较新颖:36冷战题较平常,引用丘吉尔的史料,但考查点很细且深刻,从根本原因、目的、开始标志到采取的措施,如没有全面把握该主题内容,亦会失分;37题与现实联系密切,由上海世博入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8题等题引入江苏乡土历史内容,如浦东开发题考查对江苏的影响、江苏对外开放的城市等内容。冲A难点:历史水平测试卷虽然普遍反映难度不大,但要冲刺A层次,还是有一定的障碍的。由于试卷中史料和新情景的大量引用,很多题需要理解方能作答。还有考生反映一些非典型历史事件的考查涉及的年代太具体,难度偏大。

主观题考查的主题虽然不偏,但具体考点还是比较刁难的,如考查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情况,考生很容易只解答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而疏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状况。

又如浦东开发题有的设问要答完整和全面亦非易事,特别是对江苏影响的设问,如不知江苏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并灵活应用,要拿全得分不容易。

[化学]贴近生活,考甲状腺与吃有何关系

考生反映最后一道题真的很难,还好我答出来了。南师附中的汤同学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最后一道题是关于氯气和氢氧化钙生成漂白粉以及氯气和碱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这个题对很多学生来讲比较意外。总的来说,这次化学题目不是很难,还是很有信心冲A的。田家炳中学的周同学告诉记者,这次题目中有很多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比如第一题考的就是哥本哈根大会上讨论的温室效应;还有一些是《化学与生活》中的知识,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甲状腺与吃有什么关系等等。

名师点评压轴题难倒不少考生(金陵中学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陈益)

试卷分析:无论是试卷内容和难度,还是试卷题型结构,均与考试说明相吻合,与平时训练卷和模拟卷非常面熟。总体上讲,本卷没有出现学生恐惧的计算性难题,也没有出现学生担心的擦边题和超纲题。23个选择题,突出考点考查的全面性和基础性,起点低,得分容易。非选择题三道大题,总体上也无异常:化学与生活模块题,围绕健康、材料、环境三大主题,考查的多为描述性和复述性内容,其中关于煤的脱硫方法,有不少学生混淆了生石灰和石灰石,另外,铝离子净水原理的离子反应,有学生把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误认为氢氧化铝沉淀。总体来说,绝大多数考生过关无悬念,要想得A还需细掂量。

A难点:最后一道选择题,是离子成分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综合题,能力要求有点翘尾,但应用的方法也是基本的关系式法。最难的是最后一道压轴题,源于课本进行了迁移发散演绎,其问题载体是氯气的制备和利用氯气制漂白粉实验,其中两空计算略有挑战性,但与平时训练卷相比也没有太大难度,只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全部拿下也非难事。该题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一问,严格地讲超出了教材要求,难倒了不少学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www.jb1000.com 编辑: sunqiwe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