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在前100名以内的学生,素质差异不是特别大,为什么高校还要这么使劲哄抢?张立民从事一线招生工作多年,他坦言,招生老师的业绩考核是什么?很多学校有一个硬指标招来的学生,名次靠前的有多少。“像全国重点大学,在一个地区招足计划的生源数量,肯定没问题,关键是招进来的学生是怎样的水平。”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知名大学招办主任说,每次经历一轮招生争夺战,都感觉身心疲惫。他向记者坦言,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这个学校招生工作做得太不厚道:“教孩子毁约,这是什么后果!”
这位招生老师说,虽然很多高分考生并没有事先被任何一所国内大学录取,但是在成绩出来以后,不少高校一定会派出招生老师跟他们谈报考事宜,“考生会跟一所学校签订一个报考协议,这是学生、高校和学生所在学校三方同时签署的协议,虽没有法律效应,至少有道德约束,但照样会一次次遭到另外高校招生老师的‘策反’,这可真是活脱脱一个诚信教育的反面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