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前最后几天家长三做五不做

阅读:8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3 14:01:14
6月7日,高考的战役就要打响。考前几天,考生普遍选择待在家里,与家人一起度过。此时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因为这些,都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这些事情应该做
  1.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良好安静的复习环境会使得孩子心态平稳,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因此,在考生自我备考的阶段,家长要想方设法使家庭的环境相对安静。
  “就是要离婚,也要等到孩子高考后再说。” 北京101网校郑州分校特聘心理咨询老师刘瑾说,“高考前,家长要尽量避免家庭纠纷,尤其是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刘瑾说,家长每天可以看看新闻节目等,最好不要看太过于吸引考生的电视节目,以免引起孩子看电视的欲望,使孩子分心,影响复习效果。在这个阶段,最好不会客,否则将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实在要与客人见面,最好在家里以外的地方。
  2.最好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情绪是否稳定,这是影响考生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考前,很多考生都选择回家。不光为了方便,更多的是想通过家庭柔和的气氛,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家长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长的情绪稳定,就会感染、暗示考生不必紧张,这样就有助于考生的情绪稳定。如果家长情绪不稳定,甚至比考生还紧张,考生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刘瑾说。
  刘瑾介绍,家长可以告诉考生,尽力就行,没什么关系的。这样就可以减少考生来自家长一方的压力,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更容易对考生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3.多做事,少说话
  在考生复习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处理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
  提前熟悉考场路线和地形。提醒孩子或者跟孩子一起去看看考场,熟悉交通路线,并且要考虑到交通堵塞,为之准备几套预案。
  照顾好考生的饮食。饮食上,不要刻意补充营养,大鱼大肉的,最好按照平常的标准,可以添加一些夏季消暑的食品。
  “督促考生的时候,一次两次的提醒就够了,有的根本不用告诉考生。”刘瑾说,“不要来回提醒,很容易让考生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
  这些事情不能做
  1.专职后勤部长
  高考前,有的家长选择请假在家,全职照顾考生。
  郑州市冯特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老师李智健说,在高考冲刺的紧要关头,家长贴身照顾考生会影响到考生心理状态。要让孩子轻松迎接高考,家长最好别做特别安排,应该与以前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2.与其他孩子攀比
  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喜欢拿其他的学生进行对比。
  “这时候千万别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精神崩溃的。高考前夕,孩子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家长再跟着攀比责骂埋怨,只能是乱上添乱。重要的是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不用太紧张。”李智健说。
  3.许愿
  一些家长为提高学习积极性,许下很多承诺。
  李智健说,这是不科学的。一方面会影响考生的复习效率,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考生的压力,甚至让考生产生恐惧心理。
  4.唠叨没完没了
  这几乎是所有考生家长的通病。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家长关心得太多,会让孩子产生‘我要考不好,对不起爹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更极端的,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李智健介绍。
  5.监视孩子
  高考临近,家长生怕孩子在最后的冲刺关头没有进入最佳备考状态,很多家长总是询问考生的备考情况。这种很可能会使考生以为家长在“监视”自己。
  李智健建议,与其监视和限制孩子的行为,不如加以观察和指导。如果孩子是外出和同学讨论学习,如果孩子和同学在电话里聊聊轻松的话题,请不要制止。(记者 李二强)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