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增加两篇古诗文背默
解读者:福州一中高三语文集备组组长杨卫民
变化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可谓“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从学生备考范围看,只增加了两篇古诗文的背默,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从参考试卷上看有两点变化,一是明确了文化经典阅读考查两道表述题的样式;二是语言文字运用题改为3个小题,时文评述题的概括材料内容不再考查。结合4月省质检试卷,我们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今年试卷题型的微调情况。
特点
《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一些表达上的变化,则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对考试要求表达得更加简洁、清晰、明确。例如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将去年的“考查在理解句意基础上的书面表达能力”,改作“考查……翻译能力”,使考查的能力点更加明确。再如,“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这一考点,今年则简洁地表述为“要求识记主要故事情节,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删去了对“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的考查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要求考生对名著中一些繁琐的细节死记硬背。
二是在阅读能力考查中,更注重对阅读文本本身的研读和理解。譬如在现代文阅读的示例分析中,对各类能力的考查,都添加了“是否与原文一致”、“把握原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等内容。在解说中对“原文”如此强调,是以往的《考试说明》所不及的。
三是示例颇有增加,其解说也更能帮助考生具体清晰地认知考试的要求。譬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结合2011年北京卷《祁连雪》这一例题,对“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进行了有效解说:“一要符合文本的内涵,二要调动自己的积累阐述获得的启示。”
复习建议
紧跟老师步伐用好《考试说明》
高三语文教师要细心研讨、消化《考试说明》,并在复习过程中为学生悉心指导,而学生们要做的,则是以积极稳定的心态,一方面跟紧老师的步伐,另一方面利用好《考试说明》,学会针对自己的缺漏进行有效的弥补。
数学
参考试卷改动较大
解读者:福州三中数学教研组
变化
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文理科《考试说明》在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目标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不过,部分例题改成了2011年各地高考卷中出现的试题。这些更新、更鲜活的例题,同样是用来解释、说明对考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考试内容方面,今年的理科《考试说明》在“选考内容与要求”中,删除了部分内容。在“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删除了两小条:一条是“了解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重点的位置和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还有一条是“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此外,在“3.不等式选讲”中,删除了“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和“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参考试卷改动较大,理科试卷总共21小题,其中有13道跟去年不一样。文科试卷总共22小题,其中有9道题跟去年不一样。不过,题型与试卷结构仍保持不变。
特点
命题思想求稳,例题求新、求鲜活。命题重点、命题思想、命题原则、命题导向和命题特色都没有变,试卷结构也没有变,但部分示例变鲜活。
复习建议
重视《考试说明》看懂题型示例
一些老师和学生往往埋头在题海当中,却忽略了《考试说明》这一高考命题的权威标准。对《考试说明》,教师要研读,考生要细读。考生尤其要关注例题的解法以及解法后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通过这段文字的说明,考生可以了解知识题的难易程度、能力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查的、思想方法是如何渗透在解题思路当中的,这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认识高考的命题特点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
此外,考生还应该把参考试卷当作一份模拟卷,在一轮复习之后,花2个小时时间给自己进行一次“模拟考”,仿真感受一下高考试卷结构,体会参考试卷的考查方式,学习如何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等。
英语
重在考查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解读者:省学科带头人、福建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长王焕蒲
变化
英语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与命题要求与2011年相比都没有变化。有变化的部分主要有两点:
一是参考试卷做了部分试题的更换。如听力用了2011全国高考英语试卷的听力题。单选题和阅读题也有替换。更换后的参考试卷更能够体现《考试说明》的命题要求和思路。
二是《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对15个词汇进行了修订,包括balance、base、bleed、criminal、fit、great、guide、heat、tick、sweet、try、share、delight、slip、split。主要增加了它们的词性要求,比如balance原本要求作为名词来理解,现在还增加了动词的要求。
特点
平稳过渡。部分修订的内容有利于试题的命制,体现语言发展的新趋势,帮助师生更加明确备考的方向。
复习建议
阅读与写作是提分关键
其一,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明确100天学习的主要方向与任务,又有非常明晰的日学习与周学习的安排,对听力、词汇与语法、阅读与写作等几大板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规划。
听力部分,要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掌握从说话者语气、对话的情景中判断意思;从题干中捕捉关键信息。可以每周听2个模拟训练题,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发音地道、语速与高考相接近的其他听力素材。
词汇部分,要进入最后阶段的“攻关验收”,要从词的词性、词义,扩展到词的搭配、用法,把词放在语篇中去理解与运用。可以把词汇表按已知、未知、不太熟等类型进行分类,将词汇表中的词越读越少,直到全部掌握。
语法知识本阶段无法面面俱到,应该抓住重点语法和自己的薄弱语法项目进行专项复习。而提高高考最后成绩的关键还是在于阅读与写作。阅读题的训练要重分析、重答题的技巧策略提升。书面表达要注意规范书写,有条件的最好能请老师批改或同学相互批改。
其二,要做到“读、练、查、思”四结合。最后的百天时间还是要抓朗读与背诵,新鲜的语言材料、优秀的表达习作都值得每天花一定时间出声朗读。练的方面,本阶段练习必须精选,严格控制数量。要认真查缺补漏,对自己的薄弱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加强。要加强思维训练,避免死记硬背,要对自己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与反思。
物理
题例难度界定更清晰
解读者:福州一中物理组教研组副组长林同春
变化
今年的《考试说明》,在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试卷结构等方面与去年保持一致。
特点
今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难度的界定更加清晰;“参考试卷”中的试题设计新颖,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诠释了《考试说明》对高考试卷的有关规定,更能体现能力立意的意图,更好地阐释了《考试说明》要求的难度与区分度,更能发挥引导高三教学、复习的方向性作用。
复习建议
读、联、悟三步走
第一步:读
1.重点关注29个二级考点。考生应该按《考试说明》回顾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重点关注29个二级考点,这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有2/3的覆盖率。此外,为了避免知识点遗漏,建议考生对《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点梳理一遍,发现漏洞,及时弥补。
2.个性化错题、疏漏再分析。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纠错本和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对以前的错题、疏漏进行归类反思,对概念的内涵、公式的来源、常见物理量的求解思路有准确的把握。
第二步:联
1.整合、梳理备考知识。建议考生整合章节内及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物理量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使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折射率与频率是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关联;特定的某些力跟速度之间的相互制约,比如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切割磁场的相对运动时速度与安培力之间的相互制约等。
2.关注学科的某些定论和自然规则。比如,当速度方向上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切割磁场的相对运动,该导体所受安培力为何要阻碍相对运动等。
第三步:悟
1.回顾物理思维方法的应用。例如,处理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体会这两个方法的互补关系;处理匀变速曲线运动等复杂问题时用到的等效替换法,体会分是为了合的逻辑关系。
2.归纳解题方法。特别是物理情景的分析方法,如动力学问题的情景分析中,应注重多维度分析,常需要把力跟运动分析与功跟能的问题相结合。